第(2/3)页 在这方面,最典型的当属温州商人,他们的一次性打火机居然在美国打败了著名的洋品牌,无疑为“小钱战略”的成功树立了榜样。 国外的小钱赢家也不少。 曾经入选“美国十佳企业”的普罗克特·甘布尔公司,就是专门生产尿布、卫生巾等小商品的企业,他们的经营宗旨是“不以利小而不为”,尽管生产的都是微利产品,他们却将市场扩大到全世界,每年的利润是生产飞机的波音公司的四五倍之多。 俗话说:看菜吃饭,量体裁衣。 有多少本钱,就做多大的买卖。 多数人在创业之初,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,这就决定了他们小本经营的规模及其经营商品的“小而杂”。 然而,小商品却不一定只有小利润,做得好了同样是一本万利。 比如温州的一家塑料品厂,专门做饮料吸管生意,一支吸管只赚02厘钱,这在外人看来是不值一提的,但是他们经过几年打拼,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吸管生产商,可口可乐、王老吉等国内外著名的饮料品牌都是他们的客户,如今该厂的年盈利高达几千万元。 所以说,不妨从挣几元钱的小买卖开始做起,把目标先定得低一点,这样便会增加成功的胜算,然后一步步地积累资本。 生意要从小做起,不要因其小而不为。 任何生意其实都是从无做到有、从小做到大的。 一步一个脚印,牢牢把握住各种机会,再小的生意都会有十足的甜头。 1974年,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时扔下的废料,向社会广泛招标,但几个月过去了,始终无人问津。 一个英国商人旅游时,偶然间看到自由女神像下面堆积如山的铜块、螺丝和木料后,未提任何条件,当即就同意收集废料。 就在一些旁观者等着看笑话时,英国商人却迅速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:将废铜熔化后铸成小自由女神像,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,废铅和废铝做成纽约广场的钥匙,把自由女神像身上扫下的灰土出售给花店,这样一来不仅变废为宝,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。 不到3个月的时间,英国商人就靠小自由女神像雕塑,换来了350万美元的现金,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一万倍以上。 据说,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馆“鸟巢”的建筑废料,也被加工成微缩鸟巢作为纪念品出售,这想必与英国商人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 看来,商机不论大小和新旧,只要能够获利就值得去争取。 贾亚芳的生意很小也很简单,不过是源自陕西的一种普通小吃--凉皮。 但就是这种不起眼的生意,贾亚芳却做到了今天遍布全国180多家连锁店的规模。 2004年,她还因此与王小丫等知名女性共同当选为“中国十大经济女性人物”。 1998年,38岁的贾亚芳主动下岗,只为做点自己喜欢的事。 看到凉皮成本很低,贾亚芳便选择了做这一生意,她第一次卖了50斤凉皮,净赚20多元钱,头一个月下来,盈利1100元。 几个月后,贾亚芳已经有了几千元的积蓄。 小小的甜头给了贾亚芳继续做下去的信心,她开始琢磨着如何能把生意搞大。 经过一番市场调查,贾亚芳发现西安市内没有一家餐馆是既蒸凉皮又卖凉皮的,于是决定抓住这个机会,在人流量较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旁边开起了同时蒸卖凉皮的小店,但是两个月内生意亏损了3000多元,贾亚芳不得不关掉了店面。 在了解到生意不好是因为自己的凉皮没有特色后,贾亚芳决定把西安流行的两种凉皮的优点结合起来,使自己的凉皮既有汉中凉皮的柔软细腻,也同时具有秦镇凉皮的硬爽耐嚼。 为此,贾亚芳亲自洗米、泡米、打浆、蒸制,每个细节都认真地做记录。 经过多次试验,她终于研制出细而不腻、柔软爽口、口味独特的凉皮,并取了个特别的名字--“捷尔泰凉皮”。 捷尔泰凉皮一经推出便深受人们的喜爱,贾亚芳重新开张一个月,就净赚1万多元,之后几个月下来收入节节攀升,在短短半年时间,就有10万元进账。 随着“捷尔泰凉皮”在西安声名鹊起,全国各地不少商家专门找到贾亚芳谋求加盟连锁。 当然,贾亚芳并不满足于现状,她的目标是让“捷尔泰凉皮”走上全国人民的餐桌。 从500元钱起家,到蹬三轮、摆地摊,发展到今天的规模,贾亚芳做凉皮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:再小的生意都可以赚大钱,关键是你一定要用心地把它做好。 中山圣雅伦公司董事长梁伯强,被人们称为“鬼才”。 说起来,他只是做指甲钳生意的,却因为敢于接前总理朱基的“皇榜”而出了名。 1998年的一天,梁伯强在报纸上看到一篇《话说指甲钳》的文章,文中提到朱基总理在接见全国轻工企业职工代表时,谈到自己对于指甲钳质量的不满。 朱基强调国内生产的指甲钳剪两天就剪不动,使大劲也剪不断。 不仅如此,朱基还特地带来三把台湾朋友送给他的指甲钳,向与会代表展示其过硬的质量、美观的造型和实用的功能,以此激励大家要对产品质量高度重视,希望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,把产品档次和质量尽快搞上去。 梁伯强看完文章后,心想:一个小小指甲钳能在总理心头挥之不去,这里面肯定有巨大的市场。 如果能做出一个质量过硬的指甲钳品牌填补市场空白,无疑是一次发财的巨大机遇。 经过调查,梁伯强了解到在台湾销售的指甲钳并非本土产品,而是来自韩国和日本,其中韩国的指甲钳占据了世界指甲钳销量的头名。 这下子,梁伯强心里有了底,他决定去世界上指甲钳质量最好的厂家学习先进技术。 1998年10月,梁伯强前往韩国“偷师学艺”,他先是做了韩国著名品牌“777”指甲钳的代理商,一口气进了30万元的货,然后以质量问题为借口,来韩国的指甲钳车间参观生产的全过程。 这学艺的过程,梁伯强前前后后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。 1999年,梁伯强倾其所有在宁波开发区投资指甲钳生产线,并注册成立了中山圣雅伦有限公司。 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,现在的“圣雅伦指甲钳”销售额达到了两亿多元,产品在全国四百多个商场销售,成为中国指甲钳行业的第一品牌,进入世界指甲钳行业的前三名。 尽管是一个小小的指甲钳,却能成为国家领导人都操心的问题,可见其中必然藏着一个大问题。 能解决这个大问题,真是不想赚钱都难。 靠“小钱”赚到顶级水平的高手,要数入围“2006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”的张茵女士。 张茵问鼎内地首富的秘诀,就是回收废纸制造再生纸。 20岁时,张茵在深圳当一名小会计,那时候一个月才挣20多块钱。 当时深圳虽然叫特区,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资源,赚点小钱都是非常不易的,张茵在那里算是“缝隙中求生存”。 在艰苦的环境下,张茵默默赚了三年的小钱。 1985年,27岁的张茵放弃了内地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公家住房,带上3万元人民币只身闯荡香港,她入行造纸业,坚持品质第一的原则,不惜违反“行规”,改变了以往纸浆里掺水的做法。 后来,因为她的豪爽、公道,收废纸的那些人都愿意跟她做生意,都愿意把收来的废纸卖给她。 1988年,张茵在广东东莞建立了自己的工厂--东莞中南纸业有限公司。 之后为寻求更大的发展,张茵移民美国,并击败各路高手,成为该领域的冠军。 此后她在中美两地遥相呼应,以在美国积蓄的财富和经验,扩大东莞工厂的再生纸生产规模。 1996年,中国的高档包装纸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,尤其是高级牛皮卡纸。 张茵及时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,成立东莞玖龙纸业有限公司,专门生产高档牛卡纸。 于是,张茵在2006年的“胡润百富榜”上以270亿元荣居内地首富,同时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女性创业者。 像张茵这样买卖从“小”干起的做法,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借鉴和学习。 如果你能够保持那种“小钱大钱都是钱”的心态,不让每一个赚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,那么终有一天你的小生意也能做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。 “冷门”也可以做热 臭豆腐是老北京风味的美食特产,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。 臭豆腐的发明人名叫王致和,说起来他当初“制作”臭豆腐也纯属偶然。 王致和的老家在安徽省仙源县,幼年时他便常跟父亲一起去做小买卖,学会了做豆腐的一门手艺。 那时候做小买卖很辛苦,父亲不想王致和步自己的后尘,省吃俭用要送王致和去私塾读书。 1669年,王致和前往北京参加科举考试,结果不幸落第了。 由于考试三年才有一次,回老家路途遥远、盘缠不够,王致和想来想去,决定一边留在京城读书,一边做老本行豆腐生意维持生计。 有一次,王致和照例将当天卖不掉的豆腐切成小块晾晒后,加上盐和花椒,仿效家乡制作腐乳的办法,放入缸中封存起来。 不过,他很快便忘了这缸腌制的豆腐,很长时间之后才想起来,打开缸一看,满缸的豆腐全都绿了,还发出一股子刺鼻的臭味。 王致和非常懊恼,想弃掉“绿豆腐”又有些心疼,就大胆地尝了一口,不想这绿豆腐臭中有香,吃饭时再细一品尝,简直是愈吃愈香。 王致和又请来街坊邻里品尝,结果大家尝过他的臭豆腐之后都认为味道不错,虽不是珍馐美味却独具风味,可以作为佐餐佳品。 听人这样一说,王致和心里有了谱,心想:这种臭豆腐说不定还可以为我带来意外的回报呢。 于是他又照样做了一些臭豆腐,并在制作工艺上有了较大改进,在研制成熟之后便直接推向市场,起名为“王致和臭豆腐”。 这一冷门的东西刚上市时,人们由于不习惯这种食品的臭味全都敬而远之。 王致和坚信自己臭豆腐的市场前景,不遗余力地大力宣传,免费让路人们品尝。 慢慢地口碑相传,大家都熟悉了臭豆腐,因其物美价廉、开胃下饭,纷纷买回家作为开胃品食用。 看着自己臭豆腐的生意越来越火,王致和就死了科举做官之心,专心做起了这一冷门的生意。 到今天,“王致和臭豆腐”早已享誉海内外,不少外国人特地将其作为特产带回国品尝。 王致和臭豆腐的成功,对于我们的启示是:项目可以不分“冷热”,做好了都会有回报。 在大家的眼里,热门项目向来是热热闹闹,冷门项目则通常无人问津。 不过,冷门和热门其实是此消彼涨的,冷门项目一旦做大,别人也会跟着行动,如此一来冷门也就做成了热门。 拿零售业来说,大商场天然具有成本上的优势,小零售店如果想通过拼价格与大商场抢顾客显然不现实,其结果只能最大限度牺牲自己的利润,最后关门倒闭。 正确的策略是只提供适度服务,立足于拾遗补缺,经营一些大商场不愿意做的“冷门产品”,比如香烟、电池、啤酒等高频率使用的低价值产品。 在经营方式上,一切应围绕“便利”二字做文章,坚持两点“勤”和“省”,天天起得比鸡早,睡得比狗晚,把小钱一分一分地省出来。 项目的选择,是决定你投资回报的最重要因素,有时候冷门项目的收益往往比热门项目大得多。 在广州人人皆知“孔雀皇后”方小文,就是把冷门做热的一位。 最初方小文是办养鸽场的,后来当生平第一次见到美丽的孔雀后,她便萌生了饲养这种动物的念头。 为此,方小文自费到云南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考察情况,倾其所有家当买来4只成年孔雀带回广州。 几年下来,方小文又陆续跑去北京、上海、济南、太原、西安等城市,不辞辛苦地学习和取经,钻研孔雀的饲养方法。 终于,在方小文的努力下,饲养场的孔雀规模迅速发展起来,许多广州人慕名走进方小文的养殖场,观赏那些羽毛光亮、颜色各异的孔雀在阳光下的风采。 很快,方小文养殖场的孔雀数量超过了3000只,其规模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。 尽管美国人养殖孔雀比较普遍,但最大规模的孔雀场也不过只有600只。 方小文看着自己的孔雀多了,又生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点子--把孔雀推上人们的餐桌,开辟了一种全新的食源,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收益。 孔雀肉也许有的人吃过,但是将其正式推上餐厅,让更多的人享用,却是前无古人的做法。 经过一番争取和努力,方小文终于将自己的孔雀推上了大酒店的餐桌,当然麻烦也随之而来,有人告发说孔雀是国家珍稀保护动物,不能作为食用。 为此,方小文特地找生物专家,证明作为食用的蓝孔雀不是那种数量稀少的孔雀类型,未被列入国际贸易公约保护的濒临绝种动物,不管是人工养殖还是作为食用均不违规。 这一结论,通过媒体传播开来,使更多的人开始放心大胆地食用蓝孔雀,不少粤港的酒楼纷纷与方小文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,方小文不仅成了广州当地的新闻人物,更把养孔雀这一冷门项目真的是炒得热火朝天!方小文创业的经验提醒我们:之前少有人做的生意,不代表这个生意就无利可图,也许大胆地闯一下,你就会干出一番名堂,成为这个项目中的佼佼者。 雪茄烟,大家都见过,就是那些有钱有势的老外们嘴里经常叼着的一种烟卷。 由于国内很少有人抽这种烟,所以我们对于雪茄烟的印象,依然还停留在各种影视剧的印象里。 按说国内做雪茄生意的人应该是寥寥无几,但是你听说过一个26岁的中国姑娘是做雪茄烟生意的吗? 先不要瞠目结舌,看看这个叫关琳的女孩是如何跟雪茄烟结下不解之缘的吧。 2001年大学毕业后,关琳来到一家四星级酒店打工,为一个法国大厨担当助手。 法国大厨名叫维克多,平时特别喜欢抽雪茄,但是在北京要想买到一根优质的雪茄,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,对此维克多经常满腹牢骚。 维克多的抱怨,使关琳突然意识到:在北京有十几万的外国人,他们恐怕也会像维克多一样,对于优质雪茄烟有着强烈的需求。 如果开一家品种齐全、烟草优质的雪茄专卖店,肯定会受到老外们的欢迎! 关琳的想法,得到了维克多的支持,他以入股的方式参与了投资。 关琳为此辞去了酒店的工作,在欧美人集中的北京秀水街,开了一家“蒙特”雪茄专卖店。 为扩大影响,关琳将雪茄消费群体锁定为驻京的外国人士,印刷了5000份雪茄专卖店的小广告,花钱让报社的发行人员把广告发送出去。 很快,使馆区的老外都知道了一家叫“蒙特”的雪茄店,经营着品种丰富的高档雪茄,他们纷纷前来店里购买自己所喜爱的雪茄烟。 2003年10月,俄罗斯sur机电设备公司驻北京分公司举办五周年庆典,计划采购一批礼品赠送给高级客户。 老总要求礼品务必高档、体面,采购人员当即在“蒙特”采购了一批古巴雪茄及雪茄剪、保温盒、加温器、专用打火机等专用工具。 这一次采购下来,关琳可谓收益颇丰,要知道一个雪茄专用打火机价值2000元,保温盒更是在一万元以上! 尝到大买卖的甜头后,关琳受到了启发,她积极同驻北京的一些外国公司联系,推荐自己的“雪茄系列”高档礼品。 到2003年,关琳已经同日本三菱、美国sas、德国杜邦等数十家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业务合作关系,成为他们的“高档礼品供货商”。 如今,关琳手下共有7名员工,其个人资产已超过百万元人民币。 就这样,一根根小小的雪茄烟让关琳发了财,一项冷门的生意在她手里做得红红火火。 从自己熟悉的领域中赚钱 当年,高超高考时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,可惜家里没有钱供他念书,于是他只身一人进城打工。 在城里转了两天后,高超总算找到第一份工作,当了一名送水工。 尽管这种工作很辛苦,高超却十分卖力,每天蹬着小三轮车在马路上穿行,车上一般装着四五桶水。 就这样送了一家又一家,来来回回地跑,高超几乎将城里的街道都跑遍了。 赶上没有电梯的楼房,高超还得自己将水一桶一桶地扛上去,一天下来真是累得要死。 与高超一起来的三个小伙子,没干几天就受不了辛苦跑掉了,只有高超一个人还在坚持干着。 平时,高超到客户家送水总是轻声敲门,给每个客户送水都会用笔写下客户的地址,并在心里牢牢记住,这样下次送水的时候,就可以少跑冤枉路,节省时间。 很快,高超送水的效率大大提高,每天都能比别人多送出几桶水,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。 但是一个送水工,每个月撑死只有几百元的收入,即使干得再好,也不过在1000元左右。 高超身边的同事,干上一年半载就会另谋高就,而他却决心坚持干下去,并且乐观地说:“送水挺好的,我喜欢干这活!我想,不管做什么工作,只要你熟悉了、弄懂了,一样是能够赚钱的!” 就这样,高超将这份“没有前途”的工作一干就是5年。 之后,高超辞去了这份工作,用自己5年来攒下的积蓄,开了一家送水公司。 当时,城里订水的住户都被大的送水公司垄断了,高超这家新开张的小送水公司如何能够招揽生意呢? 高超说出了自己的答案:“在打工的5年里我结识了很多客户,给他们留下的印象非常好。 当我说自己要开公司,问他们订不订水,客户们都表示愿意订水。 这些客户根本就不记得我之前送水的那个公司,而只认我这个人。 如此一来,公司一开张就能迅速赢得很多订单!” 如今,高超公司的送水业务量在这个城市里独占鳌头,别的送水公司只有几名送水工,而他的公司则有几十名送水工。 高超再也不用亲自给别人送水了,他只需坐在办公室处理日常的业务,就能够财源广进。 一个小小的送水工,竟然成了一个送水公司的老板,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,却是实实在在的转变。 高超的成功,在于他对一个行业保持了长时间的专注度。 一个行业,最基本的东西你没有掌握,就好高骛远、三心二意,怎么可能做出成绩来? 保持一种专业执著的态度,在你喜欢的行业里坚持干到一定的程度,熟悉并且吃透这个行业的所有门道,你才能够获得成功,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。 俗话说,行行有道,隔行如隔山。 每一个行业,都有自己的一套规律和门道,创业者如果不熟悉某个行业就贸然闯入,无异于钻入漆黑的山洞里摸不清东西南北,结果很容易栽跟头。 当一个穿戴入时的女士找到老鞋匠修鞋时,老鞋匠随便看了一眼鞋,说道:“小姐,您看我有活正忙着呢,您如果着急,附近还有几家修鞋的。” 女人自然不愿等下去,就走开了。 旁人见此情景,不解地问老鞋匠:“为什么生意来了,你却给支走了呢?” 老鞋匠笑笑说:“我看那只鞋做工精细、皮质又好,少说也得上千块,一旦修不好,弄坏了咱可赔不起,这有风险的活咱得谨慎地接。 不过话说回来,我不敢接的活,别人也很少敢接,最后她没准儿还得回来。” 果然,女士不一会儿工夫又回来了。 老鞋匠再次把鞋拿到手里左瞧右看,答复道:“您这鞋得认真修修,很费时间的,明天来取吧。” 等女士走后,老鞋匠三下五除二,一会儿就把鞋修好了。 旁观者又问道:“你修得这么快,为什么非要让人家明天来取?” 老鞋匠解释说:“客人看着你把鞋修好,顶多给你三五块钱。 等到明天,那么贵的鞋修好了,至少会赚10块钱。” 第二天,女士取鞋时,见鞋修得很好,高兴地给了20元钱。 你看,如果换作是外行修鞋,怎么会如此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,赚起钱来镇定自若呢? 这个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是:初涉市场的创业者,如有可能不妨考虑进入某一行业先为别人打工,在打工过程中积累创业经验、人脉和资源。 只有熟悉了这个行当,你日后才能从容不迫地与人打交道、并从中赚钱。 打个比方,如果你是做图书出版行业的,不了解基本的流程,每一块印制的成本以及不同工艺和纸张的基本价格,就很可能会被某些人算计,到时候的损失可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事了。 第(2/3)页